首页 > 古籍 > 论语别裁 > 子路 > 问舍求田

论语别裁

《论语别裁》子路问舍求田

《论语别裁》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,作者南怀瑾。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《论语别裁》,是一本关于《论语》的讲演录。书中对《论语》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,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。不仅有篇章结构、段落联结上的提示。

《论语别裁》章节目录: 《学而》 《为政》 《八佾》 《里仁》 《公冶长》 《雍也》 《述而》 《泰伯》 《子罕》 《先进》 《颜渊》 《子路》 《宪问》 《卫灵公》 《季氏》 《阳货》 《微子》 《子张》 《尧曰

问舍求田

书籍:论语别裁章节:子路更新时间:2018-07-23
下面大体讲作人的道理:

樊迟请学稼,子曰:吾不如老农。请学为圃,曰:吾不如老圃。樊迟出。子曰:小人哉!樊须也。上好礼,则民莫敢不敬;上好义,则民莫敢不服;上好信,则民莫敢不用情。夫如是,则四方之民,襁负其子而至矣。焉用稼!
樊迟有一次向孔子请教农业的技术问题,稻子要怎样种得好。孔子说,那你不要问我,不如去问有种田经验的老农。樊迟又问如何种菜种花。孔子说,这些事你问我,我不是不懂,但只懂一点,不如去问老经验的种菜、种花的人。樊迟退出去了以后,孔子就对学生们幽默的说,樊迟这个小子,竟来问我这些农业技术问题。其实,我只教你们作人做事的大原则,并没有教种菜的技术。如果身居上位,作一个领导人,本身好礼、诚敬,下面就自然敬业乐群了。这点我们应当要注意,在任何地方,领导人的意向,有一点偏向于某一方面,不久之后,整个风气都会偏向某一方面。不但是坏的偏向会出毛病,好的偏向如果不善加引导,也会出问题。所以道家、儒家都讲无为而治,由此知道领导人的学养,是要很注意的。孔子现在是讲好的偏向,他说上面的人处处好礼,讲究文化思想,下面的人就诚敬严肃,成为风气了;上面的人如处处爱人,牺牲自己,帮助别人,那么下面的人心,受上面的影响,当然人人都服从你。尤其带兵,所谓“先之,劳之”,在艰难困苦中,先替下面的人想办法,只有一餐饭可吃,让大家先吃,有剩的自己再吃,不然自己饿肚子。当然不能为了手段才如此做,要真诚的这样做,那么人民没有不心悦诚服的。“上好信”的信,不但指有信用,讲了的话兑现,还包括了信人、信己,要做到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。那么下面对你没有不付出真感情的。人能做到这一点,人心归向,贤才毕集,百姓感戴,携家带眷,前来依附,还怕没有人来替你种田吗?

但话说回来,后世儒家的知识分子,因此都不肯自力谋生,只想作领导人——作官的毒素也种因于这种思想流弊了。实因误解孔子的教学生主旨所致。

因此,下面便说到从政与个人修养:

子曰:诵诗三百,授之以政,不达;使于四方,不能专对;虽多,亦奚以为?
孔子说,学识的修养基本,要先读诗。并不是要政治家成为一个诗人,因为春秋战国以上的文化思想,直到孔子删诗书、定礼乐时代的《诗经》,可以说是包括了一切知识的通才之学,所谓虫鱼鸟兽的名称,以及人情风土的知识,由诗的内涵中都可以了解。培养一个政治人才,必须先使他有充分学识,成为通才,样样都会。在古代知识范围,比现在简单。读诗读得好,学识渊博,不一定做事做得好。所以读诗以后,要授之以政,给予经验了。

如果所学与行政配合不起来,不能得心应手,不能通情达理,那就要外放出去,使于四方,各处去多经验、多历练。这就和后来司马迁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的道理一样,经验不够,就使于四方,到处去增加人生的经历,然后再回来考察他,如果处理事情还是不能专精、深入,那么再培养、训练也没有用。这种人才,只能成为书呆子,从唐代以后,多半是打入翰林院。明清两代,进士出身进翰林院的很多,进了翰林院,就是进入研究院去研究研究,有很高的名望,很高的待遇,可是难得外放作官。在过去有许多人一辈子都待在翰林院里,如果经翰林院出身,而能再从事地方行政的,我们从清朝两百多年的史实来看,多半成为双料大员,纵不能成为国家了不起的能臣,至少也不太错。看看清朝翰林院的制度,是非常妙的,仅仅书读得好的人,就只好翰他一笔在此林中了。所以孔子说,书读好了的人,从政经验不够,就派他到外面多经历人情世故。回来还不能深入,就不是从政的大才,书读得再多也没有用。由此可见人的才具与学识,不一定能够完全配合得起来。

子曰:其身正,不令而行。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
孔子讲到为政的道理,始终认为个人的修养非常重要,任何一种制度,到底还是人为的。领导人本身端正。(正字包括的意义很多,思想的纯正,行为的中正等。)就是一个良好政治的开端,用不着严厉的法令,社会风气自然会随着转化而归于端正。如果本身不正,仅以下达命令来要求别人,结果是没有用的。

子曰:鲁、卫之政,兄弟也。
这是孔子对当时历史文化的一个批判。他生长在鲁国,也继承了鲁国的文化,鲁国文化要保存周朝文化和周公流风遗政的精神。后来孔子多半在卫国,在卫国住得比较久。由卫国回来以后,才正式从事著作,删诗书,定礼乐。他认为卫国的文化、政治,基本上还是不错的,还能始终保存着周代封建当初的“兄弟之邦”的精神。孔子这句话是感叹,也是赞美。总之,言下之意,颇多感慨!

问舍求田相关文章

  • 沙姓氏起源》原文翻译 - - 《百家姓》300章 - - 来源由四1、出自bai子姓,是汤王的后裔。商朝du末年,殷纣王庶zhi兄开(一名启)被封于微,世称微子。武王克dao商后,封微子于商丘,建立宋国。微子的后裔有沙姓。2、出自神农氏,为炎帝之...
  • 邸姓氏起源》原文翻译 - - 《百家姓》250章 - - 回族中的邸姓,是明永乐年间实行移民政策,由外地迁往山西太原的。山西太原的回回十大姓中便有邸姓。邸姓回族主要分布在山西太原、内蒙包头和北京。...
  • 分险》原文翻译 - - 《六韬》豹韬 - - 武王问太公曰:“引兵深入诸侯之地,敌人相遇于险厄之中。吾左山而右水,敌右山而左水,与我分险相拒,吾欲与以守则固,以战则胜,为之奈何?”  太公曰;“处山之左,急备山...
  • 高祖兴,汉业建①。至孝平,王莽篡②。》原文翻译 - - 《三字经》80节 - - [原文]高祖兴,汉业建①。至孝平,王莽篡②。  [注释]①高祖:即汉高祖刘邦。因起兵响应陈胜、吴广农民起义,后与项羽领导的农民军同为反秦主力。公元前206年推翻秦朝统治。经过楚汉...
  • 卷四》原文翻译 - - 《搜神记》上卷 - - 风伯,雨师,星也。风伯者,箕星也。雨师者,毕星也。郑玄谓:司中、司命,文星第四,第五星也。雨师:一曰屏翳,一曰号屏,一曰玄冥。蜀郡张宽,字叔文,汉武帝时为侍中。从祀甘泉,至渭桥,有女子浴于...
  • 阿英》原文翻译 - - 《聊斋志异》300篇 - - 甘玉字璧人,庐陵人,父母早丧。遗弟珏字双壁,始五岁从兄鞠养。玉性友爱,抚弟如子。后珏渐长,丰姿秀出,又惠能文。玉益爱之,每曰:“吾弟表表,不可以无良匹。”然简拔过刻,姻卒...
  • 蕙芳》原文翻译 - - 《聊斋志异》300篇 - - 马二混,居青州东门内,以货面为业。家贫无妇,与母共作苦。一日,媪独居,忽有美人来,年可十六七,椎布甚朴,光华照人。媪惊诘之,女笑曰:“我以贤郎诚笃,愿委身母家。”媪益惊曰:&l...
  • 读书须用意,一字值千金》原文翻译 - - 《增广贤文》第一卷 - - 读书须用意,一字值千金。 【解释】读书须用心,能下苦工夫,才会文辞精妙,一字千金。 逢人且说三分话,未可全抛一片心。 有意栽花花不发,无心插柳柳成阴。 画龙画虎难画骨,知人知面...
  • 康仲伯、程过的诗词全集》原文翻译 - - 《全宋词》300章 - - 康仲伯 忆真妃 匆匆一望关河。听离歌。艇子急催双桨、下清波。 淋浪醉。阑干泪。奈情何。明日画桥西畔、暮云多。 程过 昭君怨 试问愁来何处。门外山无重数。芳草不知人。翠...
  • 德经·第七十八章》原文翻译 - - 《道德经》德经 - - 天下莫柔弱於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,以其无以易之。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,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。是以圣人云:「受国之垢,是谓社稷主;受国不祥,是為天下王。」正言若反。...
  • 志第五十一·刑法二》原文翻译 - - 《元史》150章 - - 诸职官户在军籍,管军官辄追逮其身者,禁之。诸中外大小军官,不能以法抚循军人而又害之者,从监察御史廉访司纠察之;行省官及宣慰司元帅府官无故以军官自卫者,亦如之。诸军官不法,各处...
  • 列传第二十五 陈杨封裴宇文郑权阎蒋姜张》原文翻译 - - 《新唐书》150章 - - 陈叔达,字子聪,陈宣帝子也。少封义陽王,历丹杨尹、都官尚书。入隋,久不试。大业中,授内史舍人,出为绛郡通守。高祖西师,以郡听命,授丞相府主簿,封汉东郡公。与温 大雅同管机秘,方禅代...
  • 历一》原文翻译 - - 《旧唐书》50章 - - 太古圣人,体二气之权舆,赜三才之物象,乃创纪以穷其数,画卦以通其变。而纪有大衍之法,卦有推策之文,由是历法生焉。殷人用九畴、五纪之书,《周礼》载冯相、保章之职,所以辨三辰之躔次...
  • 王昙首传》原文翻译 - - 《南史》50章 - - 王昙首,是太保王弘的弟弟。幼年就有自己平素的好尚,兄弟分财物,王昙首只要图书。后来被任用为琅笽王大司马的下属官员,跟随府公修复了洛陽陵园。和堂弟王球一齐到了宋武帝那里,武...
  • 论痛》原文翻译 - - 《黄帝内经》灵枢篇 - - 论痛第五十三 黄帝问于少俞曰:筋骨之强弱,肌肉之坚脆,皮肤之厚薄,腠理之疏密,各不同,其于针石火?之痛何如?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,其于毒药何如?愿尽闻之。少俞曰:人之骨强、筋弱、肉缓...
  • 杜甫的名诗大全》原文翻译 - - 《全唐诗》300章 - - 卷二百二十八 卷228_1 《伤春五首(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)》杜甫 天下兵虽满,春光日自浓。 西京疲百战,北阙任群凶。 关塞三千里,烟花一万重。 蒙尘清路急,御宿且谁供。 ...
  • 棕榈的功效与作用》原文翻译 - -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 - - 棕榈 释名 榈。 气味 笋及子花( 按:即棕榈的果实): 苦、涩、平、无毒。有人认为有毒。 皮(按:即干燥的叶鞘纤维):苦、涩。 主治 笋及子花:涩肠止泻、、崩中带下。 皮: 1、鼻血不止...
  • 小蘖的功效与作用》原文翻译 - - 《本草纲目》木部 - - 小蘖 释名 子蘖、山石榴。 气味 苦、大寒、无毒 主治 去心腹中热气,杀诸虫,治血崩。 檀 释名 气味 气味苦、寒、无毒 主治 安神止渴,久服强身。 ...
  • 天门冬的功效与作用》原文翻译 - - 《本草纲目》草部 - - 天门冬 释名 亦名门冬、颠勒、颠棘、天棘、万岁藤。 气味 (根)苦、平、无毒。 主治 1、肺痿咳嗽,吐涎,回燥而不渴。用生天门冬捣汁一斗、酒一斗、饴一升、紫苑四合,浓煎成丸子...
  • 明水》原文翻译 - - 《本草纲目》水部 - - 明水 释名 名亦称方诸水。方诸是一种大蚌的名字。月明之夜,捕得方诸,取其壳中贮水,清明纯洁,即是方诸水。 气味 甘、寒、无毒。 主治 用以洗眼,可以去雾明目,饮此水,还有安神的作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