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古籍 > 论语别裁 > 尧曰 > 养生送死无憾

论语别裁

《论语别裁》尧曰养生送死无憾

《论语别裁》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,作者南怀瑾。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《论语别裁》,是一本关于《论语》的讲演录。书中对《论语》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,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。不仅有篇章结构、段落联结上的提示。

《论语别裁》章节目录: 《学而》 《为政》 《八佾》 《里仁》 《公冶长》 《雍也》 《述而》 《泰伯》 《子罕》 《先进》 《颜渊》 《子路》 《宪问》 《卫灵公》 《季氏》 《阳货》 《微子》 《子张》 《尧曰

养生送死无憾

书籍:论语别裁章节:尧曰更新时间:2018-07-23
所重:民食、丧祭。
这句话,古书上圈点的句读作:“所重民,食丧祭。”这个句读,我不同意。不要以为古人大儒讲的话,就一定是对的,我们为真理,为了求真,对的就是对,不对的就是不对,大儒不一定没有错,错了的事多得很。像我们这些连小儒都不够格的经验,常有写错字的时候,学生看到也不讲,后来自己发现,问他们为什么不讲?他们说老师写的怎会错,像这样的态度就糟糕,老师不一定就对,要多提意见。即使我对了,学生没懂,多提意见问一声,也不算错,为什么只是听话?所以对古人的话,也要注意。这句话是说,施政所注意的重点,在民食,人民的生活;其次丧祭,就是送死。换言之,政治的重点.就是养生送死,这是关于经济方面的。

宽则得众,信则民任焉,敏则有功,公则说。
这里是另外四个原则。上古的政治,始终是宽,这是儒家的主张。道家则主张宽猛并重。我们读历史读到用猛的时代,就是法治,严格的管理;宽则是讲礼治,如历史上有名的汉唐时代。

说到这里,想到另一个问题,近四五十年来的一般人喜欢研究明史,而且最喜欢研究明代后半纪的历史,这事怪得很,大家为什么喜欢研究明史?是否与清代有关?与我们推翻清朝的革命有关?其实这些都不是理由,我认为这是一种历史的风气,如以《易经》的道理来看,这是一个怪现象。为什么我们专研究这些,不去研究汉代怎么兴的,唐代怎么兴的,这些兴旺的气象为什么不去研究?

汉朝的文景之治,是主张宽的,法令也宽,最初汉高祖到坝上,因为始皇法令太严,而他与老百姓只约法三章,最简单的三点,可见汉朝的兴起,一开始就是宽的。当一个社会经过多年的战乱,老百姓受严刑统治以后,最好的政策就是济之以宽。汉朝到了汉武帝以后讲法治,酷吏就出来了,慢慢收紧,严起来了。这是因为社会群众的心理,太宽了以后,容易放任,就非要用猛,非严格管理不可,政治上运用宽的猛的手法在于人。儒家宽可以得众,而“信则民任焉”,上面领导的人言而有信,老百姓就完全信任你。“敏则有功”,敏捷聪明,就可建功业。“公则说”,凡事公正、公平,则大家心悦诚服。

这篇书从一开头到这里的叙述,好像同孔子乃至孔子的弟子门人都没有关系,只是记载了上古历史的资料,写的和前面十九篇完全不同,实际上是表示孔子的思想,延续中国上古的传统文化,就是从这些地方来的,因此下半篇就提出来孔子的思想。

养生送死无憾相关文章

  • 科第》原文翻译 - - 《幼学琼林》卷四 - - 士人入学曰游泮,又曰采芹;士人登科曰释褐,又曰得隽。宾兴即大比之年,贤书乃试录之号。鹿鸣宴,款文榜之贤;鹰扬宴,待五科之士。文章入式,有朱衣以点头;经术既明,取青紫如拾芥。其家初中...
  • 一日中雷殛三人一死二活》原文翻译 - - 《庸庵笔记》下卷 - - 光绪十五年五月十七日,武进戚氏堰田陇中,有一人被雷击死。须臾,又一人奔至,状似疯颠,自诉前事。众人听之,始知死者一素愿无能之铁工,其一人则佣工也。先是铁工运铁数担,由无锡南乡驾...
  • 卷十》原文翻译 - - 《水经注》上卷 - - 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,漳水出鹿谷山,与发鸠连麓而在南。《淮南子》谓之发苞山,故异名互见也。左则阳泉水注之,右则伞盖水入焉。三源同出一山,但以南北为别耳。东过其县南,又...
  • 阎罗薨》原文翻译 - - 《聊斋志异》300篇 - - 巡抚某公父,先为南服总督,殂谢已久。公一夜梦父来,颜色惨栗,告曰:“我生平无多孽愆,只有镇师一旅,不应调而误调之,途逢海寇,全军尽覆。今讼于阎君,刑狱酷毒,实可畏凛。阎罗非他,明...
  • 第一百十一回·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》原文翻译 - - 《三国演义》后60回 - - 却说孔明用减兵添灶之法,退兵到汉中;司马懿恐有埋伏,不敢追赶,亦收兵回长安去了,因此蜀兵不曾折了一人。孔明大赏三军已毕,回到成都,入见后主,奏曰:“老臣出了祁山,欲取长安,忽承...
  • 讲解》原文翻译 - - 《笑林广记》古艳部 - - 讲解 有姓李者暴富而骄,或嘲之云:“一童读百家姓首句,求师解释,师曰:‘赵是精赵的赵字(吴俗谓人呆为赵),钱是有铜钱的钱字,孙是小猢狲的孙字,李是姓张姓李的李字。’...
  • 文公·文公十五年》原文翻译 - - 《左传》150章 - - 【经】十有五年春,季孙行父如晋。三月,宋司马华孙来盟。夏,曹伯来朝。齐人归公孙敖之丧。六月辛丑朔,日有食之。鼓、用牲于社。单伯至自齐。晋郤缺帅师伐蔡。戊申,入蔡。齐人侵我...
  • 宋纪八 太祖文皇帝下之上元嘉二十八年(辛卯、451)》原文翻译 - - 《资治通鉴》200章 - - 宋纪八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(辛卯,公元451年)   [1]春,正月,丙戌朔,魏主大会群臣于瓜步山上,班爵行赏有差。魏人缘江 举火;太子左卫率尹弘言于上曰:“六夷如此,必走。”丁...
  • 晋纪二十七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太元八年(癸未、383)》原文翻译 - - 《资治通鉴》150章 - - 晋纪二十七晋孝武帝太元八年(癸未,公元383年)   [1]春,正月,秦吕光发长安,以鄯善王休密驮、车师前部王弥为向导。   [1]春季,正月,前秦吕光发兵长安,以鄯善王休密驮、车师前...
  • 晋纪四 世祖武皇帝下太康十年(己酉、289)》原文翻译 - - 《资治通鉴》150章 - - 晋纪四晋武帝太康十年(己酉,公元289年)   [1]夏,四月,太庙成;乙巳,袷祭;大赦。   [1]夏季,四月,太庙建成。乙巳(十一日),集中远近祖先进行合祭。大赦天下罪人。   [2]慕容遣...
  • 周本纪第十二》原文翻译 - - 《新五代史》50章 - -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,本姓柴氏,邢州龙冈人也。柴氏女适太祖,是为圣穆皇后。后兄守礼子荣,幼从姑长太祖家,以谨厚见爱,太祖遂以为子。太祖后稍贵,荣亦壮,而器貌英奇,善骑射,略通书史黄老,性...
  • 王筠传》原文翻译 - - 《南史》100章 - - 王筠字元礼,又有一字叫德柔,幼年就聪敏灵悟,七岁能写文章。十六岁写了《芍药赋》,其中词藻十分华美。长大以后,清静好学,和他的堂兄王泰齐名。沈约见了王筠,认为很像他的外祖父袁粲...
  • 刘绘传》原文翻译 - - 《南齐书》100章 - -   刘绘字士章,是彭城人。他是太常刘悛的弟弟。父亲刘面力,是宋朝末年的权贵,家中养着大量的门客,他让刘绘和他们谈论,刘绘应接流畅。刘面力高兴地说:“你将来如果能到朝廷...
  • 惠帝纪》原文翻译 - - 《晋书》50章 - - 孝惠皇帝名衷,字正度,是武帝的第二个儿子。泰始三年(267),立为皇太子,当时九岁。 太熙元年(290)四月二十日,武帝死,当天皇太子即皇帝位,大赦罪人,改年号为永熙,尊皇后杨氏为皇太后,...
  • 元后传》原文翻译 - - 《汉书》150章 - - 【原文】 孝元皇后,王莽姑也。莽自谓黄帝之后,其《自本》曰:黄帝姓姚氏,八世生虞舜。舜起妫汭,以妫为姓。至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,是为胡 公,十三世生完。完字敬仲,奔齐,齐桓公以为卿...
  • 五色》原文翻译 - - 《黄帝内经》灵枢篇 - - 五色第四十九 雷公问于黄帝曰:五色独决于明堂乎?小子未知其所谓也。黄帝曰:明堂者,鼻也;阙者,眉间也;庭者,颜也;蕃者,颊侧也;蔽者,耳门也。其间欲方大,去之十步,皆见于外,如是者寿,必中百岁...
  • 曹邺的诗全集》原文翻译 - - 《全唐诗》600章 - - 卷五百九十二 卷592_1 《徒相逢》曹邺 江边野花不须采,梁头野燕不用亲。 西施本是越溪女,承恩不荐越溪人。 卷592_2 《杂诫》曹邺 带香入鲍肆,香气同鲍鱼。 未入犹可悟,已入当何...
  • 杜甫的名诗大全》原文翻译 - - 《全唐诗》300章 - - 卷二百二十八 卷228_1 《伤春五首(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)》杜甫 天下兵虽满,春光日自浓。 西京疲百战,北阙任群凶。 关塞三千里,烟花一万重。 蒙尘清路急,御宿且谁供。 ...
  • 李颀的古诗代表作品》原文翻译 - - 《全唐诗》200章 - - 卷一百三十四 卷134_1 《塞下曲》李颀 少年学骑射,勇冠并州儿。 直爱出身早,边功沙漠垂。 戎鞭腰下插,羌笛雪中吹。 膂力今应尽,将军犹未知。 卷134_2 《寄镜湖朱处士》李颀 澄...
  • 蛤蟆的功效与作用》原文翻译 - - 《本草纲目》虫部 - - 蛤蟆 释名 惊蟆。 气味 辛、寒、有毒。 主治 1、风热邪病。用蛤蟆(烧灰)、朱砂,等分为末,每服一钱,酒送下。一天服三次,极效。 2、瘰疬溃烂,用黑色蛤蟆一个,去肠,火焙,研为末,调油敷...